发展规划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发展规划» 学校规划

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鞍山师范学院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0df431adcbef7609ae6d237b2edda3cc7dd99ef4

 

 

 

 

 

 

发展规划与质量监督处  编印

二○一六十二

 


 

 

一、工作基础与发展形势………………………………………………………………............................................................................…..…1

(一)“十二五”的工作与成绩…………………………………………………………...........................................................................................…1

(二)“十三五”的机遇与挑战………………………………………………...........................................................................................…………3

二、发展愿景、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3

发展愿景…………………………………………………………………..................................................................................................……..3

)指导思想………………………………………………………………………….....................................................................................…4

)发展原则………………………………………………………………….................................................................................................…………4

)发展目标……………………………………………………………………….................................................................................................……5

三、建设任务与重点工作…………………………………………………..........................................................................................……………………6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6

)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转型发展…………………...........................................................................………………………………7

)优化结构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

)强化学科培育,发挥学科牵引作用…………………………………………….....................................................................................……10

)改革评价体系,提升科研综合实力……………………………………....................................................................................……….……10

)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11

)对接区域战略,扩大社会服务影响……………………………………………….....................................................................................12

)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学校办学声誉……………………………………………….....................................................................................12

)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13

)培育大学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校园………………………………………….....................................................................................……13

四、保障措施…………………………………………………………………...............................................................................................……………14

(一)加强制度建设…………………………………………………………..................................................................................……………14

(二)加强条件建设……………………………………………………..................................................................................…………………15

(三)加强内部监控……………………………………………………………..............................................................................................…………16

五、组织实施……………………………………………………………………………................................................................................................……16

(一)健全规划组织体系,加强规划科学论证…………………………………….....................................................................................……16

(二)完善规划实施体系,实现任务目标衔接…………………………………….....................................................................................……16

(三)强化规划考核体系,动态调整目标任务…………………………………….....................................................................................……16

(四)明确规划保障体系,指导项目资金政策…………………………..........................................................................………………17

 

 

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应对激烈竞争和严峻考验,推进学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十二五”的工作与成绩

1、办学层次实现重大突破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学校探索推进导师团队建设专家指导、聘约管理、项目引领、挂职锻炼、双导一助的工作模式。实现与台湾台北教育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全员实质性合作。教育硕士招生扩展到学前教育、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政治)、学科教学(语文)5个领域,共计招生研究生110人,录取学生的专业结构、院校结构、地区结构等不断优化。研究生招生录取率和毕业就业率达到100%

2、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定推进通识教育,稳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初步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训练。本科专业达到49个,获批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教学改革项目32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9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奖353项,省级精品课11门,省级教学名师5人。本科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3、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积极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学融合合作平台,与省内外近200家企业建立合作联系,并不断探索多元化合作。专业达到32个,办学规模增长到4000余人,2013年实现高职本科招生。“双师”型教师达到72%,有省普通高校专业带头人2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省级教学团队3“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重点建设课程2省级精品课4省级精品教材1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6省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4、科研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2门学科继续保持为省重点培育特色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46项。科研经费到款额833.9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获国家授权专利4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9发表在权威期刊、重要期刊和SCIEI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40篇。

5、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以实际受聘岗位、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职称晋升机制和职务聘任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外聘高层次专家有了突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专任教师达到774人,其中,正高级78人,副高级272人,博士教师(含在读)119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148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千人层次人选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

6、国际合作交流深度拓展

学校于2012年成为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培养单位,2013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大学、3所教育交流机构、2所高中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师资培训、学术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达成合作意见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五年来,派遣41个团组90人次分赴18个国家和地区交流访问,选派5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分赴8个国家和地区研修学习,派遣301名大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聘请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外籍教师78人次,短期外籍专家学者14人次。招收来自22个国家来华留学生1140人,实现了学校来华留学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多层次联动的发展格局。

7、学生指导服务成效显著

大力推进了诚信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实施综合导师制、学业导师制。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积极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怀教育和大学生润德志愿服务行动。积极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资助体系。坚持强化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省家访工作A类单位、省普通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市五四红旗团委。

8、服务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20139月,鞍山市规委会批准我校新校区换建方案。学校投入7000余万元,购置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87.18万册,电子图书20.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个。学校坚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从严规范、清查资产设备,坚持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学报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安全稳定的能力不断加强。离退休服务与管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

9、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健全

制定实施了《鞍山师范学院章程》,稳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切实保障师生依法依章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稳步推进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院(部)教授(专家)委员会发挥作用。坚持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和院(部)务公开。坚持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畅通教代会、工会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渠道,学校2013年被评为鞍山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鞍山市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10、党建思政工作不断加强

紧密围绕服务中心开展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四个一流”创建活动,规范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开展处科级干部聘任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程序和纪律。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推进作风建设。

(二)“十三五”的机遇与挑战

1、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已成为必然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强音。辽宁省就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辽宁省“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对全面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制定了具体措施。我们必须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对应用型转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

2、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在实施“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开放驱动”发展战略。鞍山市提出了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产业创新示范城市、更具要素集聚和辐射力的区域城市、更宜创新创业的活力城市等发展新目标。这些都将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为高校自主办学、改革创新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政府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体系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调整,这对高校能否有效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能否在激烈的校际资源竞争中获得发展空间提出了严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彰显特色和优势,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3、学校现实发展状况分析

必须看到,学校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校区建设还面临很大困难,学校办学资源短缺与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矛盾仍然突出;学校进入转型发展期,教育思想和发展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联度还不够高,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少,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社会服务成果不多,服务地方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专业优势特色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领军人才偏少,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水平与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内部治理结构还需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术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文化以及师德师风等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基层党组织建设还不平衡,一些党员和干部的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现实,务实工作,迎难而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谋求新发展,努力把学校的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二、发展愿景、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发展愿景

2030年,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成为区域内应用型人才集聚与培养中心、科技创新研发服务中心和先进文化培育发展中心,综合办学实力进入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以建设特色鲜明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开放办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扎根鞍山,服务辽宁,面向全国,积极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发展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履行党的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全校一盘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做到思想统一、方向明确、步调一致、行动有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紧迫意识,坚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革破除固有束缚,通过创新开辟新的路径,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坚持内涵发展,质量立校

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线”,始终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把内涵建设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突出重点建设领域,始终不渝地致力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平台、重点团队、重点项目等工程建设,形成比较优势与鲜明特色。

4、坚持转型发展,优化结构

坚定向应用型转变,大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推进应用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健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坚持需求导向,开放办学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强化校地合作,坚持产教融合,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的务实深度合作,积极为地方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宽实质性国际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

6、坚持优良传统,文化引领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的治学育人传统,坚守大学文化价值追求。引领区域文化发展,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打造校园精品文化和特色文化产品,增强师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学校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7、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教师国内外培训、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途径,完善教师培养、吸引、使用、评价的有效机制,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8、坚持制度创新,依法治校

深入落实学校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规范议事规则,完善重大决策机制。尊重学术权力,健全学术决策机制。优化行政职权,激发管理部门动力。推进两级管理,释放学院办学活力。健全民主机制,推进决策深层参与。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020年,初步建成有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应用型转型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建设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培育一批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获得一批层次较高的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学科专业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彰显。党的建设和内部治理更加科学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具有活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机制更加健全深入,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更加保障有力,校园环境和人文气息更加美丽和谐。

2、发展指标

——办学规模。本科10000人以上,高职6000人以上,研究生力争达到500左右,留学生力争达到400左右(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生80左右,继续教育达到3500人以上

——本科教育。招生专业数控制在50左右力争获批省级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项目60左右,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0左右国家创新创业竞赛奖项400左右,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15左右。培养创新创业导师200左右。出版“十三五”规划教材10左右。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达到15%以上。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突破。

——研究生教育。确保通过国家“特需项目”验收评估,教育硕士领域达到10个左右。力争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达到3个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高职教育。专业总数保持在23个左右,应用型本科招生专业达到2新增专科专业3左右。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科建设。省级建设学科达到2个以上,4个学科按一级学科建设标准建设,力争达到参与国家学科评估的建设水平。建设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群。建设校级重点学科2-4个、校级特色学科2-4个、校院共建学科8-12个。

——科学研究。力争获批教育部、国家基金科研项目10项左右,省基金项目50项左右,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项左右。年均科研经费达到500万元以上。建设1-2个高水平学科与科研平台,引进1-2名国内知名的高端领军人才。出版著作130部左右,在权威期刊发表和SCIEI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700篇左右,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0项左右。

——师资队伍。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力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力争100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5%左右,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5%左右。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300人左右聘用校外行业专家达到200人左右。

——国际交流。二级学院与海外对接国际合作项目达到15个左右,聘请海外各类专家学者超过100人,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60人左右到境外访学研修,择优选派学生500人左右到境外联合培养学习交流。

——办学条件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不低于8000左右,图书资料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新增校园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

三、建设任务与重点工作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1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高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治校理教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按照“讲政治、精业务、懂教育、会管理、作风正、能开拓、善团结”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完善干部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加大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3、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在推动二级学院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基层党建工作考评制度,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强化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培训、考核机制。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强化党员宗旨意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在教学科研骨干和优秀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4、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健全“一岗双责”机制,不断完善责任制考核体系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健全党纪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强化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管,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5、加强统战群团离退工作

进一步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建言献策作用,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切实履行参与、维护、建设和教育功能,畅通群众利益表达和协调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众组织做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工作,关心重视离退休教职工政治和生活的条件保障。

)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6、稳步推进学校综合改革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综合改革方案》。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立完善以理事会为纽带的社会参与办学体制,建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以自律监督为重点的决策和公开机制;推进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基于分类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基于合同管理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基于人才特区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推进科学研究体制改革,开展学科及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分类完善科研业绩奖励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7、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转型发展方案》。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实现从传统的学术型本科人才培养,转变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在专业建设上,从面向学科取向、职业取向,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取向,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在学科建设上,从单纯学术取向的学科发展模式,转变为构建应用性学科体系。在科学研究上,从基础性学术研究为主,转变为应用性研究和技术研发为主,强化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在培养方式上,从相对封闭的人才培养体系,转变为主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与应用性研究和技术研发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从学科和学术导向的课程组合,转变为从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出发,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科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训练相互平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从重理论轻实践的学术导向,转变为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结构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8、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本科专业建设规划》。加大本科专业改造、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增设、改造、预警、调整与退出机制,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结构优化、面向地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撤销1-2专业,停招3-7个办学条件不足、与行业产业契合度低、就业前景差的专业,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西班牙语、互联网金融、休闲体育、艺术与科技、老年艺术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等国家和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发展急需、就业前景好的领域,新增专业5-9个、新设专业方向10-15个。统筹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的协调发展,做精做优师范专业,做大做强非师范专业。加强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突出师范类专业特色,构建教师教育应用型专业群;办好应用化学、食品、生物类等专业,构建与经济发展衔接密切、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型专业群;培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构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专业群;对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文化、旅游、艺术类应用型专业群形**社会学科类和理工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团队建设和绩效管理等核心要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技能为重点,建立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突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政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建设校内实验实训中心,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素养和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行业管理过程对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联合培养人才。推进产教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等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改革。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大力强化通识模块课程建设。健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制定《鞍山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其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以其为核心创新培养体系、重构培养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起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推广一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一支校企兼具、专兼结合、双师双能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推动各二级学院、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并形成符合办学定位、各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继续保持和提升教师教育特色。制定《鞍山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鞍山师范学院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实施意见》,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大学-地方政府-教研机构-中小学校(“U-G-R-S”)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加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实践技能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构建演习、见习、实习和研习“四习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更多的教师从事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

9、提高硕士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好硕士授权学位点。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研究生工作规划》。全面总结办学优势和特色,确保通过国家“特需项目”验收评估。启动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建设工作,做好申报学科的规划、建设工作,力争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进一步加强教育硕士学位点建设,大力推进梯队建设,稳步扩大招生规模,积极拓展专业领域。扶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点,扶持基础相对较好、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非教育硕士学位点。

——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与社会需求、培养定位和就业发展等相适应的研究生规模与结构调控机制。完善导师选聘制度,强化激励与约束,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案例教学,强化模拟训练。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继续完善“六环节融入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继续办好学校教育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拓展研究生领域境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学校主导、学院主管、学科主体、导师主责和学生主修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职业能力培养训练。突出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化研究生知识运用力、实践创新力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和实际运用,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促进研究生道德素养与学业水平同步提高。加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基地管理运行新模式。健全完善“双导师制”,深入推进校企联合指导研究生。

10、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制定实施高职院“十三五”规划。坚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继续扩大高职办学规模,积极开展高职本科教育,努力把高职院发展引导到做精做强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大力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旅游与酒店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专业建设。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社区康复、社区管理与服务等专科专业,分别构建以重点专业为依托的、涵盖人文教育、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和机械制造等在内的六大专业群。加大高职教学基本建设投入,大力加强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双创”工作,构建“双创”体系。切实加强高职院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共育共管,学训并举”(培养标准共订、课程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育、实践基地共建、学习与实训共重、实训实习共管、就业服务共担)的长效型人才培养新机制。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3-5项。

11增强继续教育办学质量 

促进继续教育规模、质量与布局合理发展。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基于社会需求巩固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着力优化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社区继续教育中心全面提高继续教育质量。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大力推进老年教育服务。积极发展职业培训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便捷、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创新继续教育管理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开发继续教育品牌资源和网络精品课程。创新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与服务模式,加强多种办学形式的规范管理。

12、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学生教育指导服务。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教育、指导和服务理念。制定实施《鞍山范学院关于大力推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努力建设“勤奋学习、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努力实现考研率大幅提升。构建面向学生人格发展、职业发展和学业发展一体化的咨询服务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完善学生奖助体系,统筹奖学金、实践机会、研究项目、学业交流等发展资源激励学生成才。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导专职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不仅具有精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执着的信念、远大的抱负、优良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身心等。

——加强招生就业指导服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巩固和建设生源基地,吸引优质生源。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就业工作模式。完善学校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巩固和拓展毕业生就业基地,进一步加大以行业为引领、以专业为导向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共建合作单位、优秀校友等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强化学科培育,发挥学科牵引作用

13、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布局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坚持突出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迎接“特需”项目评估和硕士学位点申报为契机大力加强教育学、理学、文学三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建设,构建以人文社会学科群为主、理学和艺术等学科群协调发展、突出应用型重点的学科建设体系。形成以特色、交叉、应用文科建设为龙头,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与生物、新闻传播、社会学等新兴学科新老交叉深度融合,力争在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上实现突破,省、校、二级学院三级管理,重点、特色、共建三级建设层次的学科发展格局。力争在省级重点学科实现突破。

14、大力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学术团队建设方案》,确定引进或培养旗帜性人才的方向、目标、措施及时间表,使每个重点建设学科都能够形成以旗帜性人才为核心的学科团队。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汇聚一批在同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较强创新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和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优秀群体。完善创新团队运行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将资源配置向学科团队倾斜。

)改革评价体系,提升科研综合实力

15、完善科研业绩评价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奖励。建立以成果产出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工作绩效评价制度。推进分类别进行科研绩效考核,对从事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教师注重原始创新的评价,对从事应用领域研究的教师注重成果应用的评价,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注重咨政育人的评价。加大对各级各类实验室(中心)、创新团队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绩效考核力度。健全完善横向课题激励机制,进一步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在学术评价中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率和服务社会的影响力。

16、全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积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面向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研究团队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活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17、大力提升科研综合实力

强化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促进科研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教学生产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培育、管理、协调机制,集聚优质资源谋求重大项目突破实现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稳定增长大力推进应用研究,瞄准区域、企业行业发展重大需求,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集聚优势科技资源,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支持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强化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建设,主动参与同类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协同创新联盟,共同争取重大项目。力争实现省部级科研奖励大幅增长、国家级科研奖励实现突破加强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在人、财、物上加大投入,多渠道、多方式广纳科技实验人才,努力冲击省级重点实验室。

)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8大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

紧紧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和应用型专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引进学术造诣深厚、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以及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团队,力争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上实现新突破。设立专项资金,聘请高层次人才来校带队伍、带课题,助推学科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大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有针对性地解决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布局不科学、职称结构和年龄梯次不合理、学科专业发展要求与人才不匹配等问题。建立人才引进快速通道,提高人才引进效率,切实保证新办专业师资的数量和质量。

19、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大力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自主培养、协同培养、引进、聘用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满足应用型建设需要、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与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综合支持体系,着力从国际化培养、教学实践、企业行业锻炼、重大课题承担和重大学术活动等方面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到海外和国内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重点加大对45岁以下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培养与扶持,推进优秀教学骨干培育工作,开展全校性教学竞赛活动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达标考核工作,发挥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中的中坚作用。

20、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师德建设实施办法》。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

21、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健全和完善以岗位为基础的用人制度,积极建立符合学校特点和发展实际的岗位绩效评价制度。坚持“以岗聘任,岗变薪变,签约管理,动态考核”的岗位管理机制,逐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结合学校目标、定位及实际需要,坚持简政放权,科学核定教学科研、教学辅助和党政管理等编制数和岗位数,强化岗位分类管理。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推进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对接区域战略,扩大社会服务影响

22全面服务地方战略发展

成立“鞍山科技服务研究院”“鞍山文化与社会研究院”。全面服务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在服务业发展上全面对接,在大数据、物联网、现代物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上重点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有所作为。找准学科专业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等的深度合作交流,面向省市重点关注的战略性领域,打造若干个在地方有较大影响力的智库,展示学校对有关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为各级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大力推进千山文化、岫岩玉雕、鞍山评书、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区域特色文化的研究、整理、传播工作。

23、深度推进校企共建合作

鼓励二级学院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若干个行业性二级学院,积极推进“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示范中学(小幼),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行业、机构)”的深度合作模式,建立有行业企业管理者、实践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二级学院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教育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要,构筑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网络,有重点分层次地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兼职或挂职,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

24、紧密服务区域教育发展

围绕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优质咨询服务,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支持。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各项调研、督导和评估活动,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加强基础教育、教育经济等方面的研究,积极为地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扩大社会影响,打造“鞍师品牌”。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强化国际合作,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25、深化交流合作内涵建设

进一步树立国际化办学意识,统筹全校国际交流的组织与协调,构建学校统筹、学院主体、部门配合、校院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实质性国际化办学,以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切入点,以平台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科研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为重点,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持续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开放度,发挥对外人员往来的优势,积极为开放型城市建设服务,初步形成与区域国际化相适应的教育国际化体系,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的总体水平。

26、拓展合作交流层次领域

在学术研究、教师交流、外籍教师聘任、学生国际化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在申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来华留学全英文授课品牌课程”“孔子学院(课堂)”等教育输出和输入项目上实现突破。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继续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访学进修。继续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研修学习或短期交流,健全完善学籍管理、学制年限、学分认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继续做好“海外名师聘请计划”,努力提高外籍专家的比例,积极聘请海外高水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学术研究。

27、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提升学历教育留学生比例。完善海外留学生宣传、招收、教学和管理体制机制,拓宽留学生生源地,进一步提升留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打造汉语言专业特色和品牌课程,大力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积极推进留学教育和学校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深度融合、良性互动。

)加强基本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8、缓解教学空间紧张局面

统筹考虑学校办学现状和长远发展,全力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深入挖掘校园空间潜力,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合理配置办学资源。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实现新增校园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方米,努力解决教学空间不足问题,确保达到教育部基本办学要求。

29、持续加大基本教学投入

持续加大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购置投入力度。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学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建成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设施体系。共建以学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实务部门参与的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共建以行业、企业、实务部门为主体,学校参与的校外实践教学中心。建立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确保满足基本教育教学需要。

)培育大学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校园

30、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和培育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秉承“博雅兼上,知行合一”的鞍师校训,凝聚师生共识;继承鞍师文化传统,凝练和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鞍师精神,提升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化文化育人的作用;积极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术至上”的鞍师风气,营造浓厚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推动校园文化繁荣,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文化研究成果。

31、努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

在维护和利用好现有校园文化景观和文化设施基础上,继续完善展现和传承鞍师精神的物质文化设施,建设校史馆、艺术馆、画廊,加强档案馆建设,提升校园景观品质和文化氛围营造。积极做好“教职工之家”、校园文化广场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公共空间的文化创意和环境建设。加强对校园文化传播体系和硬件设施建设与投入,搞好信息化媒体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校园网、公共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探索网络文化育人新途径。推进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形成鞍师特色文化符号。

32、积极推动行为文化建设

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鞍师人良好形象。加强法治精神的引领,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廉洁意识,规范各项管理行为。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支持举办创业训练营、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营造充满思想智慧、富有浓郁学术文化品格、洋溢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塑造健全完美的文化品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

1、落实学校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依法治校实施意见》。坚持依法治校,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以《鞍山师范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依法组织和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民主和法治建设,依法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体制机制,依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依法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切实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信息、校务、党务公开,加大工作透明度。健全纠纷解决、权利救济机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2、规范议事规则,健全重大决策机制

健全完善学校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议事范围、议事程序和决策机制,健全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机制,保障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重点处理好党委与行政的关系、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集中与民主的关系,把握好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和党政合作三个关键点。健全沟通协调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督查督办机制。

3、尊重学术权力,完善学术决策机制

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规定与要求,修订《鞍山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确定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学术评价、职称评聘、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评审决策功能。进一步加强学院(部)教授(专家)委员会建设,强化其作为学院(部)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称评聘、学术评价、人才引进等领域的最高评议决策功能。

4、完善两级管理,释放学院办学活力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厘清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适时启动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下移管理重心,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机关公共服务保障、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跨部门统筹协调、对外沟通联络等职能。明确二级学院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政联席会作为党政管理最高决策机构的作用。试点推行学院制改革,科学配置学院的人财物等资源,逐步降低由学校一级控制的资源分配比例,推动资源配置向学院倾斜,推动学院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规范运行、加快发展,激发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健全民主机制,推进决策深层参与

夯实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基础,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作用,通过党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等民主形式,促进学校民主决策。完善教代会提案等意见建议的受理答复机制,强化师生代表参与重大决策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制定《鞍山师范学院理事会章程》,切实发挥理事会对学校的发展规划、改革举措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咨询或者参与审议,积极探索社会力量深入参与学校办学的体制机制。

(二)加强条件建设

6大力增收节支,强化财务统筹管理

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在确保财务平稳运行基础上,实现经费支出与学校发展规划、党政工作要点及学校重大工程项目的衔接与匹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坚持开源节流,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多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支持,设立校友会,建立健全校友工作机制。建立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建立开放、灵活的融资平台,形成办学资源和办学资金的长效增长机制。

7优化资源配置,全面盘活存量资源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和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探索推行经费总额动态包干制,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采取内部自我服务与引进社会优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以“共享、整合、开放”为重点,加强教学资源的统筹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办公用房布局。加大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学报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因子和转载率。

8、建设智慧校园,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以智慧校园为统领,整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硬件、软件及技术人才资源,建立统一的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立足“大数据”和“互联网 +”,实现信息化手段对学校主要办学业务的全覆盖,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校园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突出教学科研信息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两条主线,以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智慧校园建设为核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师生提供综合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9、关注民生福祉,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师生权益维护机制,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切实改善教室、宿舍、食堂等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师生资助扶助工作。继续开展丰富多彩、温情贴心的工会活动。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校园育人环境。完善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重点加强校园治安、交通、车辆以及饮食安全管理,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要求,建立有效防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事件的应急机制。

(三)加强内部监控

10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制定实施《鞍山师范学院内控建设方案》,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制衡的要求,规范学校内部权力运行。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实施。

11、推进清单制度建设

全面清理部门职责,进一步理清职责边界,解决“越位”“缺位”以及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梳理管理责任、服务职能和风险点,建立由管理责任清单、服务职能清单和负面清单组成的部门清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依据并明确办事流程,促进各部门正确高效履行职责、强化服务职能、有效防范风险。

1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探索开展预算执行的绩效审计,针对学校经济活动开展有效的专项审计、工程审计,加大对教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开展校管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推进学校重大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事前监督作用和“免疫功能”。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审计问题的整改,严格追究责任。

五、组织实施

(一)健全规划组织体系,加强规划科学论证

学校成立“十三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确保规划全面落实。建立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学院规划、年度计划等为支撑的完整规划体系。学校总体规划经校内外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后,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校长办公会审议、党委常委会审定。遇重大形势或国家政策变化,有关重大内容需要调整的,由发展规划处会同相关部门提出修订建议,经充分论证后,报校长办公会审议、党委常委会审定。

(二)完善规划实施体系,实现目标责任衔接

将总规划的指标、任务、工作措施分解落实到机关职能部门、各单位和各学院(部),做到层层抓落实,事事有着落。把“十三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各责任单位应根据规划提出年度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目标的具体工作措施,分年度、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各项任务。各职能部门在实施规划工作中,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学院(部)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严格规划评估体系,动态调整目标任务

定期对规划实施过程、进度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监测和跟踪检查,对规划实施方向、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纠错纠偏。及时将规划的评估结果纳入规划修订程序,主动调整规划目标、任务及举措。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部门、学院及主要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规划执行问责制度,对不能完成规划任务却又不提出调整的部门和学院进行问责。

(四)明确规划保障体系,指导项目预算政策

“十三五”规划是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蓝图,学校各项资源配置要向规划中的重大任务、重要举措倾斜,学校经费预算要优先保障规划当中重点工作的需要。实行项目带动,组织和实施好规划确定的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规划的落实。各责任单位要依据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支持和保障规划的落实推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强化政策协调,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

 

相关附件